16.1 特點
藥效長,經(jīng)濟實惠,成本低,廣譜性。
16.2 劑型
77%可濕性粉劑,37.5%懸浮劑,53.8%水分散粒劑,57.6%水分散粒劑。
16.3 使用方法
葡萄套袋后或采收后施用。53.8%氫氧化銅水分散粒劑800~1000倍液或77%氫氧化銅可濕性粉劑600倍液。
16.4 注意事項
不能和石硫合劑混用,兩者的施用最好間隔15~20d。陰雨天、霧天或露水未干時噴藥,會增加藥劑中銅離子的釋放及對葉、果部位的滲透容易產(chǎn)生藥害;在沿海地區(qū)更需要注意;避免在盛夏氣溫過高時噴藥。
17.1 特點
戊菌唑是一種兼具保護、治療和鏟除作用的內(nèi)吸性三唑類殺菌劑。
17.2 使用方法
戊菌唑?qū)ζ咸寻赘∮休^好的防治效果,含量:250g/L水乳劑,生產(chǎn)上常用2000~2500倍液,效果較佳。每個生長期最多使用2次,間隔7d以上。
17.3 注意事項
戊菌唑噴藥時間建議在軟熟期使用,花期和幼果期不建議使用。
18.1 特點
內(nèi)吸性強,廣譜性,藥效強。
戊唑醇殺菌性能與三唑酮相可殺滅似,由于內(nèi)吸性強,用于葉面噴霧可以殺滅莖葉表面的病菌,也可在植株體內(nèi)向上傳導,殺滅植株體內(nèi)的病菌,其殺菌機理主要是抑制病原菌麥角甾醇的生物合成(李富根 等,2001),可防治白粉菌屬、柄銹菌屬、喙孢屬、核腔菌屬和殼針孢屬病菌引起的病害,如白粉病、白腐病、黑痘病、黑腐病、褐斑病等,能兼治炭疽病和灰霉病。其生物活性比三唑酮、三唑醇高,表現(xiàn)為用藥量低。
18.2 使用方法
430g/L戊唑醇懸浮劑,用于防治葡萄白粉病、炭疽病、白腐病、褐斑病等病害,前期保護性、預防施用4000倍液,發(fā)病初期治療時施用3000倍液,轉(zhuǎn)色后防治炭疽病處理果穗時施用2000倍液。有輕微抑制生長作用,小幼果期慎用。
18.3 注意事項
應嚴格按照產(chǎn)品標簽或說明書推薦的用藥量使用,對水生動物有毒,勿污染水源、臨近水源的葡萄園慎用,安全間隔期為14d。
19.1 特點
抑菌譜廣;防治白粉病特效。
生物活性;己唑醇的生物活性與殺菌機理與三唑酮、三唑醇基本相同,抑菌譜廣,對子囊菌、擔子菌、半知菌的許多病原菌有強抑制作用,但對卵菌綱真菌和細菌無活性。滲透性和內(nèi)吸輸導能力很強,有很好的保護作用和治療作用。
19.2 使用方法
防治葡萄白粉病,用5%懸浮劑1500~2500倍液噴霧。
19.3 注意事項
本品可與其他常規(guī)殺菌劑混用;在稀釋或施藥時應遵守農(nóng)藥安全使用守則,穿戴必要的防護用具。
20.1 特點
高效、廣譜生物殺菌劑。
具有預防保護和內(nèi)吸治療雙重功效;本品的保護成分能在植物和果實表面上形成一層致密的高分子保護膜,對多種病原菌有強烈的抑制和阻礙作用;治療成分能通過枝干傳導到達果實內(nèi)部,直接阻礙病原蛋白質(zhì)的合成,導致其死亡。本品保護致密內(nèi)吸性強,連續(xù)使用不易產(chǎn)生抗藥性,即使在多雨季節(jié)使用,仍可保持較強的內(nèi)吸藥效。
20.2 使用方法
葡萄生產(chǎn)上常用嘧啶核苷類抗菌素來防治白粉病,含量為4%水劑,制劑的用藥量400倍液,防治的關鍵時期為開花前和幼果期,每個生長季最多噴施2次,每次的間隔期應在7d以上。
20.3 注意事項
本品不可與堿性農(nóng)藥混用;噴時應避開烈日和陰雨天,傍晚噴施于作物葉片或果實上;本品含量極高,隨配隨用,請按照使用濃度配制。
21.1 特點
高效、廣譜、保護與治療、內(nèi)吸活性、持效期長等特性肟菌酯類廣譜殺菌劑是從天然產(chǎn)物含氟殺菌劑。具有高效、廣譜、保護、治療、鏟除、滲透、內(nèi)吸活性、耐雨水沖刷、持效期長等特性。對1,4-脫甲基化酶抑制劑,苯甲酰胺類,二羧胺類和苯并咪唑類產(chǎn)生抗性的菌株有效,與目前已有殺菌劑無交互抗性。對幾乎所有真菌綱(子菌綱、擔子菌綱、卵菌綱和半知菌類)病害如白粉病、銹病、潁枯病、網(wǎng)斑病、霜霉病等均有良好的活性(汪漢成 等,2006)。除對白粉病、葉斑病有特效外,對銹病、霜霉病、立枯病有良好的活性。對作物安全,因其在土壤,水中可快速降解,故對環(huán)境安全。
21.2 使用方法
在葡萄生產(chǎn)上常用作防治白粉病,含量為50%水分散粒劑,防治的關鍵時期在葡萄果實膨大期,噴施3000~4000倍液,每個生長季節(jié)最多噴施2次,每次噴施間隔期應在14d以上。
Copyright ? 2021 All rights reserved. 志昌農(nóng)業(yè) 版權(quán)所有魯ICP備2021012316號-1
技術支持: 華夏商務網(wǎng)